繼“曬背”之后,“沙療”也火了

專家提醒:不要盲目跟風

2024年08月26日

新疆吐魯番,游客在鄯善縣庫木塔格沙漠風景區(qū)進行沙療。

近日,不少網(wǎng)友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他們在新疆吐魯番做“沙療”的經歷,表示通過“沙療”后,長痘、痛經等癥狀都有所緩解。那么,“沙療”的原理是什么?人們做“沙療”時有哪些注意事項?

“沙療”歷史悠久

“沙療”即“埋沙療法”。在醫(yī)生的指導下,患者將身體的部分或全部埋入沙中,利用天然沙粒的溫熱作用、按摩作用以及礦物質的滲透作用,以達到健身治病的效果。

“沙療”歷史悠久,是人們充分利用新疆獨特的自然條件治療疾病的一種傳統(tǒng)療法,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。在唐代醫(yī)學著作中就有“西域埋沙熱,除祛風寒諸疾”的記載,歷代名人游記中也多有“火洲埋沙療疾祛病”的描述。

吐魯番盆地古稱“火洲”,氣候干燥炎熱,夏季氣溫可達40℃左右,而沙漠表層溫度可高達80℃左右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隨著“沙療”知名度的提高,每年來吐魯番體驗“沙療”的游客超30萬人次。在炎熱的天氣中,游客們紛紛撐起遮陽傘、戴著墨鏡,體驗“沙療”。

“沙療”可幫助人體祛濕

在社交平臺上,有網(wǎng)友稱去吐魯番做“沙療”可以祛濕、減肥。還有的網(wǎng)友表示自己濕氣重,做“沙療”時周圍沙子都變得潮濕且黏在身上。這些說法科學嗎?

首都醫(yī)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(yī)醫(yī)院院長劉清泉介紹,“沙療”可以幫助人的身體排出濕氣。從中醫(yī)角度看,“沙療”具有溫陽散寒、通絡活血的功能,對于風濕性關節(jié)炎、關節(jié)疼痛等有緩解和治療的作用;對于慢性濕疹等皮膚病也有較好的修復作用;此外,對于手腳冰涼、腰腹寒涼以及虛寒所致的痛經、月經不調等病癥也有緩解效果。

但是,以身體周圍沙子潮濕的程度來判斷祛濕效果并不科學。劉清泉表示,每個人的出汗情況不同,出汗的多少和位置也因人而異,大家不能簡單地將出汗和濕氣混為一談。另外,“沙療”與減輕體重之間沒有直接的關聯(lián)。做“沙療”時會出汗,確實會導致體重暫時減輕,但這并不意味著它有長期的減肥效果。

不是所有人都適宜做“沙療”

“沙療”適合因體內濕氣、寒氣等過剩引起的疾病,但有些疾病患者不適合做“沙療”。例如,對陽光過敏者,高血壓、哮喘、糖尿病患者等不宜做“沙療”。另外,關節(jié)剛受傷或身上出現(xiàn)腫痛的患者不宜做“沙療”,以免加重病情。

每年6月至9月是做“沙療”的黃金時間,但大家要避開14時至17時的高溫時段。陽光過強會灼傷皮膚,氣溫過高會導致人們出現(xiàn)中暑、心慌、胸悶等癥狀。在做“沙療”期間,大家需及時補充水分,預防脫水。吐魯番市維吾爾醫(yī)醫(yī)院沙療中心主任醫(yī)師克然木·阿不地熱木建議:“大家在做‘沙療’時,一定要控制好沙子的溫度,并且不要長時間暴露在高溫下。一般來說,‘沙療’的最佳溫度在43℃~50℃之間,超過50℃容易造成輕度燙傷,時間控制在20到25分鐘?!?/p>

環(huán)境的高溫干燥的確有助于祛濕,但治標不治本。當游客結束短暫的新疆旅游后,濕氣帶來的健康問題仍然存在。大家應關注如何從根本上調理身體,實現(xiàn)真正的健康。

據(jù)央視新聞

延伸閱讀

中醫(yī)教你祛濕妙招

四季養(yǎng)生,夏季重在防暑濕。“濕”是自然界六氣之一,與脾相呼應。濕性黏濁,會影響人體的氣血運行及臟腑的功能。中醫(yī)把“濕”分為兩種:內濕和外濕。

內濕與人們的體質和生活習慣有關,多因先天稟賦不足,大量食用肥甘厚膩、生冷食物,損傷脾胃陽氣,造成脾失健運,濕自內生。它會引起人們出現(xiàn)大便黏膩、精神萎靡不振、渾身無力等癥狀。外濕則是由于人們長期處于潮濕環(huán)境,外界的濕邪侵入人體而產生的。常年生活在潮濕環(huán)境中的人,應該警惕因外濕誘發(fā)的各種疾病,如肩周炎、膝關節(jié)積液、骨關節(jié)疼痛等。

常見的祛濕方法有很多,大體分為內治法與外治法。內治法通過中藥湯劑、中成藥及食療等方式進行調理。陳皮、蒼術、黃柏等具有理氣、燥濕的功效;茯苓、白術、白扁豆等具有健脾寧心、利濕和中的功效。而在食療方面,大家可食用冬瓜、山藥、荷葉、赤小豆等。外治法主要有拔罐、刮痧、艾灸等療法。這些療法通過刺激人體經絡和穴位來調節(jié)臟腑功能,從而改善身體代謝能力,達到祛濕的效果,讓人感到輕松。注意,大家拔罐時最好用“火”罐,不要用氣罐、壓力罐等。

據(jù)人民日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