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校往事

2024年08月26日

姜德照

二十多年前,煙臺人都知道南郊有個交?!綎|省交通學校。這所學校2001年1月并入了煙臺師范學院(以下簡稱師院,現(xiàn)魯東大學)。

記得以前有這樣一個段子,一個外地人從煙臺火車站下車,要打車去交校,問出租車司機“知道交校在哪兒嗎?”出租車司機不假思索地回答:“是不是在煙臺師院旁邊?歸省交通廳管,我們出租車司機經(jīng)常在那里培訓。”

當年交校在煙臺知名度之高,由此可見一斑。

交校名氣不小,交通卻很不便利。1989年7月,我剛到交校就職時,那里交通閉塞,生活環(huán)境也不是很好,滿眼農(nóng)村景象。附近上堯市場的人都說“這里是南郊,東面那條機場路的大坡以北,才叫市里”。

當年在校外居住的老師,每人都有一雙高筒雨靴。交校的校園與師院的建筑之間,是大片莊稼地和果園,一到雨天,泥濘不堪。

從交校大門口到東面的機場路有一公里遠,從東往西是一溜大上坡,中間是一條很窄的泥土路,兩邊是苞米地和菜園。下雨天,滿路稀泥,用“平常人騎車,雨天車騎人”描述特別貼切。

那時候,學校的老師社會地位還不高,年輕的男老師找女朋友都非常難:學校里家在外地的年輕女老師,都會想方設法調(diào)回老家;家是本地的也不愿意找本校的男老師,因此男老師光棍比較多。

記得剛到交校任教時,我的工資是九十八元五角,經(jīng)?;ú坏皆碌祝吭露夹柘蚣依锴笤?。南郊水仙牌洗衣機廠女職工多,附近的棉紡六廠女職工也比較多,但介紹歸介紹,相親能夠成功的很少,因為人家都嫌交校的老師經(jīng)濟狀況不太好。

為改善學校環(huán)境,修路成為頭等大事,從領導到教職員工都特別重視。學校多次向山東省交通廳打申請,終于獲得批準,可以自籌資金修建道路。但是,籌措資金不是那么容易的事,這條路斷斷續(xù)續(xù)修了好幾年。路基整理了,土方也推了、挖了,可路面的石子和瀝青一直沒鋪上,一下大雨,黃泥路面就更不能走人了。而且,這條路所在之處原本是一條小河道,下雨天,道路就成了泄洪通道,洪水浩浩蕩蕩從路面流下去,會一直沖到機場路上。

遙想當年,師生們出行,都要經(jīng)過這條路到機場路,煙臺師范學院、交校以及周圍幾所中專學校的學生,期盼這條道路盡快修好的心情無比迫切。

如今,魯東大學門前的紅旗路已經(jīng)成為市區(qū)一條重要的交通干線,僅紅旗路就分為紅旗中路、紅旗西路、紅旗東路。

除了交通不便,交校的伙食也令人難忘。中午飯菜質(zhì)量好一些,早晚吃飯的人少,飯菜質(zhì)量明顯下降。我們單身職工一般是中午在食堂吃飯,晚上自己回去做飯,早晨基本就是湊合。

當時,在紅旗路最東頭的路口處,臨近機場路的北坡上,有一家蘭州拉面館,是一個用石棉瓦搭起來的臨時性建筑,里面空間不大,擺了幾張桌椅。我們這些年輕老師,想改善生活,或來了朋友親戚,唯一的選擇就是去那里“喝”一碗蘭州拉面。

剛當上老師那陣子,早晨上班匆忙,作息時間不規(guī)律,年輕老師經(jīng)常不吃早飯就上班,半上午餓了就泡碗方便面墊墊肚子。記得一天上午,剛到學科辦公室,數(shù)學組的張老師見我們沒吃早飯,招呼我和另一名年輕男教師去她家吃飯。張老師性格開朗、豪爽,家就在師院南區(qū)一棟舊家屬樓里。她為我倆下了熱騰騰的雞蛋面,那滋味是蘭州拉面沒法比的。

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,在張老師家吃的那碗面,那滋味至今難忘。